1949年7月的一天配资平台线上,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,前来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。
这次会议期间,这位京剧名旦不仅表演了名作《霸王别姬》,还见到了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。
在与周恩来交谈时,对方突然告诉梅兰芳,
其实两人早在30年前的1919年,便已经见过面
。梅兰芳回忆后,连连说道:“我想起来了……”
那么,1919年的时候,这两人是怎么相见的呢?
青年周恩来去北京演出梅兰芳前去观看
1913年8月16日,一位15岁的少年成功考入天津南开学校(此时还不叫南开中学)。
展开剩余93%这位男生不是别人,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周恩来。
在南开学校,周恩来被编入丁三班。在那里就读期间,他表现十分优异,特别是周恩来写的作文,不仅令老师大加赞赏,还被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和张伯苓称为“宰相之才”。
事实证明,这两位的眼光真不是一般的准。
由于成绩出色,学校特别免除了周恩来的学杂费。在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当年,他是全校唯一一个免费生。
此时的周恩来,不仅学业出众,兴趣爱好也非常广泛。相貌英俊气质不凡的他,还参与了学校里话剧的演出。
由于那时的南开学校,学生均为男性,而一出话剧里,往往还有女性角色。那么问题来了,这些女性角色由谁来演呢?
经过一番考虑,大家普遍觉得周恩来的相貌气质,比较贴合女性角色。
就这样,他常常在话剧演出中反串女角。
就这样,日子一天天过去,周恩来也一步步成长起来。到了1917年,19岁的周恩来结束了中学生涯。此时的他,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:前往日本留学。
当时的日本,是中国留学生的热门目的地。周恩来来到日本后,先在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语,并在此期间前往早稻田和日本大学等著名学府旁听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周恩来先后报考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第一高等学校,但均未被录取。
作为中学时期的优等生,周恩来在东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。
但意志坚强的他没有放弃,而是从东京移居京都,准备再报考京都大学政治经济科。
就在周恩来为了梦想奋力一搏时,一个消息从国内漂洋过海传来了:周恩来的母校南开,准备创立大学部。
此时是1919年4月。得知此事后,21岁的周恩来决定回国,寻找前往南开大学部读书的机会。
回到天津后,周恩来前往南开校长张伯苓那里,担任一名秘书。张校长也向自己的得意门生允诺,大学部成立后,他可以去那里读书。
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,不久后,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发生了。
1919年5月4日,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。
一向颇为关注国家大事的周恩来,毅然决然地投身其中。他联系昔日的同学们,号召大家一起加入,并参加了许多运动集会。
也正是在此期间,他结识了一位小自己6岁的女学生——
当时就读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邓颖超
。
这时的邓颖超虽然年龄小,但同样深受革命氛围感召,加入到学生运动中。不仅如此,她和周恩来一样,也在自己学校的话剧团里表现活跃。
更巧的是,邓颖超在平时的话剧表演中,也常常反串男角。
这样看来,两人后来的结合,简直是天造地设。
1919年9月8日,周恩来正式入读南开学校大学部,成为一名文科生。不久后,大学部正式改名南开大学。相应地,中学部也改称南开中学。
而投身学生运动的周恩来,也没有放弃对话剧的爱好。
这一年南开校庆期间,他和其他演员一起排演了话剧《一元钱》。而在这部剧里,周恩来所饰演的,正是一名女子。
不久后,北京方面向这部剧的主创们发出邀请,请他们前往那里演出。众人得知消息后,十分高兴,欣然前往。
当他们在北京进行表演时,台下有一位特殊的观众。他便是时年25岁的梅兰芳。
此时的梅兰芳,虽然只比周恩来大4岁,却已经是京剧界的名角儿了。不仅在国内声名显赫,这年4月到5月期间,他还前往日本多地进行演出,将这门国粹发扬光大。
当周恩来等人得知梅兰芳前来观看自己演出后,不禁喜出望外。更让他们惊喜的是,演出结束后,相关方面还开了一场座谈会,梅兰芳也参加了。
30年后的1949年7月,梅兰芳乘坐火车,从上海来到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。
此时的梅兰芳,已经成为了京剧的标志性人物。当周恩来见到他后,主动谈起了当年往事:“30年前,南开举行校庆,我们排演了话剧《一元钱》,北京文艺界邀请我们去那里演出……”
梅兰芳一番回忆后,说道:“我想起来了,您在《一元钱》里演一个女子。演出结束后,我们好像还开了座谈会……”
周恩来笑了:
“对,虽然那是青年时代的事,但我们可以说是同行了。”
两人一片欢声笑语。
这次会议期间,梅兰芳还向大家表演了自己的代表作《霸王别姬》。毛泽东、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,都慕名前去观看。
演出结束后,梅兰芳非常激动:
“这个戏,我已经演了1000多场,都没有今天这样酣畅淋漓。”
全国文代会即将闭幕时,周恩来向梅兰芳提出,希望他前往北平工作,并指示有关方面进行安排。梅兰芳同意对此进行考虑。
周恩来任命梅兰芳担任戏曲研究院院长
到了这年9月份,在周恩来的提议下,梅兰芳作为戏剧界的代表,应邀出席了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,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。
1949年10月1日,随着毛泽东庄严的宣告声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。
而在开国大典上,梅兰芳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,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。
一年之后,1950年7月,周恩来批准了相关书面报告,将梅兰芳任命为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研究院(后更名戏曲研究院)院长。于是,梅兰芳一家从上海搬到北京定居。
1951年5月,中国戏曲研究院正式成立。梅兰芳邀请周恩来进行题词,周恩来写下了“重视与改造,团结与教育,二者不可缺一。”
1953年9月23日,第二届全国文代会开幕。这一次,梅兰芳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。而在同年10月份,中国戏剧家协会成立,梅兰芳又当选为副主席。会议上,周恩来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。
1955年1月6日,在周恩来的鼎力支持下,中国京剧院成立了。
梅兰芳亲任院长
,并聘请了王瑶卿等老艺术家,担任名誉教授。
不仅如此,周恩来还派人前往香港,将在那里定居的俞振飞、张君秋等名家请了回来。他们听说回来后可以帮新中国培养戏曲人才,都非常高兴。
面对梅兰芳,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中国京剧院是国家剧院,要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。全国人民都盼望着能看到梅先生的精彩表演。现在,你的任务有两个:一是成立梅兰芳剧团,前往各地进行巡回演出,来满足大家的欣赏需求,并给广大青年演员作好示范;二是整理好自己的舞台艺术经验,进行著书立说。至于中国京剧院的日常工作,可以由副院长马少波负责。”
安排梅兰芳出国演出打消其赴日顾虑
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,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,起着特殊的作用。鉴于此,新中国成立后,官方安排了很多对外交流活动。
1953年1月3日,在苏联列宁格勒,苏联文化协会和全俄戏剧协会举行了宴会,欢迎中国代表团一行。
在这场欢迎宴会上,梅兰芳表演了《思凡》和《别姬》两个折子戏,让对京剧不甚了解的苏联人深受震撼,取得了巨大成功。
而这,也是周恩来安排的首次京剧出国演出。
同年10月到11月期间,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,在当地举行慰问演出。梅兰芳本人,担任慰问团副总团长。
启程出发前,周恩来亲自接见了梅兰芳等人。总理告诉他们:“朝鲜虽停战和谈,但战争并未结束,那里条件非常艰苦,你们要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传达给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指战员。”
慰问团到达平壤后当晚,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,便在中央礼堂主持了欢迎宴会。之后,梅兰芳在剧场表演了自己的代表作《霸王别姬》。
演出结束后,金日成亲自和梅兰芳握手。
这位曾在中国呆过多年的朝鲜领导人感慨地说道:
“我好多年前就听说过你的名字,现在才看到你的表演。真想不到你还这么年轻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里,梅兰芳又和其他演员,分别前往前线,去慰问那里的军民。一次,现场的观众足足有两万多人。按照原计划,本来要表演四个节目。可在演第二个节目时,天公不作美,突然下起雨来。
此时,令梅兰芳吃惊的一幕出现了:现场的众多战士们,都在雨中坐着不动,没有任何起身躲雨的意思。
为了不让大家失望,梅兰芳便清唱了一段《凤还巢》,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。
事后,梅兰芳颇有感触地说道:“
在我的表演生涯里,在雨中清唱,这是第一次。
因此,那也是我去朝鲜慰问演出中,最难忘的一件事。然而,这也是身为一个演员,所必须具备的戏德。”
还有一次,当梅兰芳得知,志愿军里有两名炊事员,因为工作忙走不开,没能看到自己的表演,他便特地找到他们,向他们清唱了《玉堂春》的选段。
1956年,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,向中国京剧院发出邀请,请中方派人前往日本演出。党中央非常重视,很快便决定派出代表团。
为此,周恩来将梅兰芳叫来谈话:“这次组织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去日本演出,请你带队辛苦一趟。”
梅兰芳当即回应道:“我照您说的办。”
虽然梅兰芳答应了,可在他的内心中,却有些抵触。
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期间,梅兰芳亲眼目睹了对方的暴行。上海沦陷期间,他更是蓄须明志,拒绝给日方进行表演。
可现在,自己却要带队前往日本,心理上一时顺不过来。于是,本来就沉默寡言的梅兰芳,接到这个任务后,话变得更少了。
这一切,都被心思缜密的周总理看在眼里。
他将梅兰芳再次叫来,和他进行了一番诚恳的交谈。
周恩来关切地说:“我看你心里有疙瘩。当然啦,爱国的艺术家,现在到日本演出,送戏上门,可能有点想不通。可你要知道,当初侵略中国的,是日本一小撮法西斯反动军阀。这些人,大部分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而这次我们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旅行演出,是唱给日本人民听。
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,都是战争的受害者
,我们要对他们表示同情,他们一定也会欢迎我们。所以,请你把心里的扣子解开,愉快地带队前往。希望你们凯旋而归!”
听了总理这番推心置腹的话,梅兰芳恍然大悟,脸上浮现了笑容。回到家后,他把这番话告诉了自己的妻子福芝芳,并感慨地说道:“总理这一席话,打开了我思想上的‘窗子’,觉得心明眼亮,可以轻装上阵了。”
就这样,梅兰芳开始为赴日演出,精心做起各项工作。
1956年5月,代表团抵达日本,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演出。
他们前往了日本好几个城市,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日方的热烈欢迎。
从5月到7月,中国艺术家们共演出33场,观众累计7万多人。
而身在国内的周恩来,也一直密切关注着代表团的动态。直到他们回国前夕,总理还为众人的安全彻夜操劳。
周恩来提出做梅兰芳入党介绍人梅老板婉拒
1959年初,在新中国即将成立十周年之际,
思想完成改造的梅兰芳,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
。
3月16日,在梅老板入党前夕,周恩来特意让马少波为其转告,
表示自己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
。
事实上,在两年之前,当另一位京剧名家程砚秋入党时,周恩来便是他的介绍人。因此,对这一角色,总理可谓驾轻就熟。
而当马少波将此事告知梅兰芳后,他这样说道:“总理这么关心我,我很感动。总理作程砚秋的入党介绍人,我也感到光荣。
但是我想文艺界像我们这样的人很多,如果大家入党都由中央领导同志作介绍人,那就负担太重了。
我是一个普通演员,最好找最了解我的同志,来作我的入党介绍人。当然,最了解我的,就是您(马少波)和张庚(戏曲研究院副院长)同志。您二位是院内党的负责人,可以经常帮助我。因此作我的入党介绍人,最合适不过了。”
周恩来得知后,对此十分赞许:
“梅兰芳同志的思想境界很高,他真是一个好同志。”
1959年3月26日配资平台线上,65岁的梅兰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发布于:天津市